前兩年曾經參加過betweengos 的工作坊活動,對於 Grace 的職涯諮詢一直很有興趣,這次剛好因為朋友介紹,也很好奇性向測驗要如何跟求職做連結,所以報名了 gallup 測驗與職涯諮詢。
諮詢過程總共為 1.5 hr
- 剛開始 Grace 詳細的介紹我的 前 10 項優勢,與最後 4 項弱勢,也一步步引導著我思考,生活上是否經因為某些特質,而造成困擾,但是比較可惜的是,因為我的工作經驗比較不足,無法有足夠多的工作情境當參考,因此,大多的情況都還是以生活、交友圈為主,比較無法凸顯、或是模擬在職場勝可能遇到的困境,並由此找出解決方法。
- ps 所以要把這些特質記住,並不斷反覆咀嚼,當可能出現困擾、或是遇到困難的情境時,就應該要記錄、搜集起來,之後好一同向grace 做詢問。
2. 接下來,Grace 簡單詢問了我對於未來職場的規劃,同時結合目前我在做的培訓計畫,跟我說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:
- 每個職業並不是一定需要什麼特質的人來做,只是看是從哪個切入點開始而已。
對於一個「人際關係比較能夠深度溝通」這項特質特別突出的我而言,其實我一直很怕自己並不適合工程師這個角色,也一度懷疑自己,想要同時掌握 UX 技能與程式語言技能的我是否真的能夠達到目標,這時的Grace 就像是我的嚮導,告訴我更多不同特質與專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,能夠找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- 像是可以走產品流程中比較初始階段,當一位了解使用者需求的工程師,與客戶談需求與功能、或是未來在團隊中擔任協調的角色等等。
3. 最後,Grace 簡單地跟我預約了半年後的諮詢,希望在之後如果真的到了求職階段,可以更加聚焦在工作職缺時,重新分析與審視,協助我更加地展現我的特質。
諮詢過後的體會
這次諮詢的經驗不僅僅讓我更了解自己,還了解了在不同情境中的我,是根據什麼樣的因素做出的選擇,並且從結果回頭推測,在抉擇的過程中,是在哪個環節的哪特質放入了太多的比例,透過審視結果好壞,更加儆醒自己,未來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下時,應該要增加注意哪部分的思考方式,才能讓整件事情更加周全與圓滿。
曾經以為的了解自己,比較像是在身上貼上一張張寫著特定形容詞的標籤,雖然了解內容,卻不曾好好分類與歸納這些標籤上所代表的意思,或是可能造成的結果,也不曾注意到,或許在特定情況下,便條貼的數量也會跟著變動。
這一次的分析,就像是將自己的特質分類成為不同濃度的試劑,都給予特定的名稱,並且還能夠在不同環境中,滴入不同濃度的試劑,一次次的測試著結果、慢慢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。很有趣,對於不曾這麼清楚了解自己跟不擅長與心思細膩的人交流、或是在可能很需要縝密思考的溝通情境中容易出錯的我,非常有幫助。
也期待,能夠在未來這半年,慢慢地摸索,找出最適合自己與觀察他人並且與人互動、合作的模式。
ps 家裡人反而認為,我就是因為每個特質都太平均了,其實我的前10項特質,家裡人都沒有覺得很明顯,甚至很多時候是沒看到的,因此我的特質其實大部分應該都是並列第一的,所以我更應該要思考的是,在不同情境下,這些特質要做什麼樣的排序,誰是優先必須要思考的,什麼在這個情況下並不太重要,就是我現在每天需要練習的課題。
ps 同時,因為發現自己對於說、表達,這一種溝通方式比較有助於我的思考,家人建議我要錄音,學著自己跟自己對話的方式,梳理我的思緒。或是如果要找朋友聊天,就應該要去找找那些說了,會有不同感想、的朋友,而且也不能夠每次都說給同樣的朋友聽,需要找到適當的對象、或是事實的擴充交友圈,才是最好的地方。
pppps 享受活在當下、不瞻前顧後的爽感 噎~